在绿色建筑浪潮席卷全球、消费升级持续深化的今天,一个看似“不起眼”的建材细分赛道正悄然迎来爆发式增长——瓷砖胶。据中研普华产业研究院最新数据显示,2025年中国瓷砖胶市场规模预计将突破223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稳定在10%以上。这一数字不仅标志着行业迈入高速发展的“黄金期”,更折射出中国建筑装饰材料体系正经历一场从“粗放”到“精细”、从“传统”到“绿色”的深刻变革。瓷砖胶,正从幕后走向台前,成为推动建筑品质升级的关键力量。
从“水泥砂浆”到“高性能胶粘剂”:一场材料革命
过去,瓷砖铺贴几乎全靠水泥砂浆“打天下”。然而,这种传统工艺存在空鼓率高、施工效率低、环保性能差等痛点,难以满足现代建筑对平整度、耐久性和美观度的高要求。随着大规格瓷砖、岩板等新型饰面材料的普及,传统粘结方式更是频频“失灵”。
瓷砖胶的出现,恰逢其时。它以水泥、石英砂为基础,复配高分子聚合物添加剂,不仅粘结强度提升3-5倍,还能有效适应基材热胀冷缩,大幅降低空鼓脱落风险。更重要的是,其薄贴工艺节省空间、提升效率,契合装配式建筑与精装房快速交付的趋势。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瓷砖胶的低碳属性也使其成为绿色建材认证体系中的“优等生”。
政策+需求双轮驱动,引爆千亿级市场潜力
223亿元的市场规模并非凭空而来,而是多重利好叠加的结果。
一方面,国家政策持续加码绿色建材推广。《“十四五”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》明确提出,要提高绿色建材应用比例,对采用环保型瓷砖胶的公共建筑项目给予财政补贴。多地老旧小区改造工程也将高性能瓷砖胶纳入推荐材料清单,直接撬动下游需求。
另一方面,消费端对“健康家居”的追求日益强烈。后疫情时代,消费者对室内空气质量、材料环保性空前关注。低VOC、无甲醛、防霉抗菌的环保型瓷砖胶迅速走红,成为高端住宅、幼儿园、医院等场景的标配。某华南品牌推出的银离子防霉瓷砖胶,在潮湿地区月销破万吨,正是这一趋势的生动写照。
此外,城镇化持续推进、商业综合体建设热潮、以及农村消费升级,共同构筑了瓷砖胶市场的“基本盘+增量盘”双引擎。
高端化、绿色化、智能化:行业三大新赛道
在223亿元的市场蛋糕中,竞争格局正加速分化,三大新赛道尤为亮眼:
高端产品需求激增。环氧树脂型、柔性硅酸盐型瓷砖胶凭借超强耐候性与抗变形能力,成功打入高端地产、轨道交通、机场等重大项目。国际品牌如马贝、伟伯虽占据技术高地,但亿固、贴得稳等本土企业通过“精准研发+渠道下沉”策略,正快速蚕食中高端市场。
绿色转型势不可挡。生物基瓷砖胶、可降解配方、纳米改性技术层出不穷。某企业利用玉米淀粉开发的生物基产品,碳足迹降低40%,已获欧盟生态标签认证,成为出口新宠。环保不再是“加分项”,而是市场准入的“生死线”。
智能制造重塑产业。头部企业纷纷建设“黑灯工厂”,通过AI视觉检测、智能配料系统实现全流程自动化,不良品率下降超60%。更有企业推出“72小时定制交付”服务,客户可在线选择胶体颜色、开放时间等参数,柔性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。
下沉市场与国际化:未来的增长极
尽管一线市场趋于饱和,但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瓷砖胶渗透率仍不足30%,潜力巨大。本土品牌通过“经济型产品+社区团购+直播带货”组合拳,正快速打开下沉市场。某品牌在拼多多发起的“瓷砖胶下乡”活动,单场销售额突破500万元,印证了这一蓝海价值。
与此同时,国际化成为头部企业的战略重心。依托“一带一路”基建项目与RCEP贸易便利,中国瓷砖胶加速出海。凭借性价比优势与本地化服务能力,国产高端产品在东南亚、中东市场屡获订单,逐步打破国际品牌垄断。
结语:黄金期不是终点,而是新起点
223亿元,是瓷砖胶行业迈向成熟的里程碑,却绝非终点。在这场由技术、政策与消费共同驱动的变革中,唯有坚持创新、深耕绿色、拥抱智能、布局全球的企业,才能真正抓住“黄金期”的红利。未来,瓷砖胶将不再仅是一种粘结材料,而是集环保、功能、美学于一体的建筑解决方案核心载体。站在223亿元的新起点上,中国瓷砖胶行业正以更高质量、更可持续的姿态,铺就通往全球建材强国的“粘结之路”。
- END -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