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净化器 >> 净化器资讯 >> 浏览文章

空气净化器品牌市占率报告:国产VS外资品牌新格局

发布日期:2025年09月26日 来源:本站作者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当2025年国家补贴政策的春风吹入家电市场,沉寂多年的空气净化器行业终于迎来全面复苏。奥维云网数据显示,2024年中国空气净化器市场零售额达62亿元,同比增长31.8%;零售量357万台,同比增长35.4%。这一增长态势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,零售额与零售量分别同比增长21.7%和19.3%。在市场回暖的浪潮中,国产与外资品牌的竞争格局正经历深刻重构,一场围绕技术、场景与用户心智的新战役已然打响。

政策东风激活市场,价格带竞争白热化

国家以旧换新补贴政策成为行业复苏的核心引擎。2024年,在新需求涌现与政策红利的双重刺激下,空气净化器市场结束了连续五年的规模下滑,线上线下渠道同步回暖。政策实施前后市场表现差异显著:2025年1月因缺乏补贴出现小幅负增长,而2月政策落地后行业迅速恢复高速增长。

价格带竞争呈现新态势。2000-3000元区间成为头部品牌厮杀的主战场,主打宠物净化与大参数性能的产品密集布局,部分大参数产品促销价已下探至2000元以下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,4000元以上高端市场受到强烈冲击,销售平峰期占比仅24.7%,较同期大幅下滑。这种“上下挤压”的竞争态势,迫使企业加速技术创新以维持溢价能力。

三足鼎立格局初现,国产力量强势崛起

当前市场已形成“外资龙头、国产巨头、垂直新锐”三股势力差异化博弈的新格局。外资品牌凭借技术积淀仍占据高端市场主导地位,飞利浦、夏普、霍尼韦尔等国际巨头牢牢把控3000元以上价格带,在产品性能与品牌溢价方面保持领先。回溯2015年,外资品牌曾包揽网购市场前三,飞利浦以14.15%的份额位居榜首,其技术优势与品牌影响力构筑了坚实壁垒。

国产品牌则通过规模效应实现快速渗透。美的、海尔、格力等家电巨头依托全产业链整合能力,在1500-3000元大众市场形成规模优势。这些企业凭借集团供应链资源与渠道网络,实现成本领先与市场覆盖。值得注意的是,国产阵营正在向上突破,追觅科技于2025年3月携战略级新品PM20亮相AWE展会,以悬浮式球形头部设计、六重精密净化矩阵及AI环境感知功能,宣告正式入局高端市场。

垂直品牌通过场景创新开辟新战场。352、布鲁雅尔、IAM等企业避开与巨头的正面竞争,专注母婴、宠物、过敏人群等细分需求。追觅推出的PM20 Pet针对养宠家庭痛点,通过初筛毛发吸附、静电刮毛刷协同运作及防咬磁吸电线等设计,构建人宠共居的智慧平衡。这种差异化策略使垂直品牌在特定细分市场建立竞争优势。

技术革新重塑体验,场景突破拓展边界

技术迭代成为品牌竞争的核心驱动力。外资品牌持续强化HEPA过滤、活性炭吸附等传统技术优势,同时融入物联网技术实现远程控制与空气质量监测。国产品牌则加速技术赶超,追觅PM20搭载的鹰眼七合一传感系统可实时监测PM1至PM2.5、TVOC、甲醛等20类污染物,其双风道气流调控技术实现100㎡大户型快速净化。

场景化创新拓展市场边界。传统空气净化功能正向健康生活领域延伸,催生四大高增长赛道:健康需求日常化使除醛除菌从装修后市场转向日常护理;母婴与适老市场因低价格敏感度成为高端化突破口;宠物经济推动2000-3000元价格段宠物净化产品热销;车载场景随新能源汽车普及开辟新增量。追觅针对不同气候推出的PM30(加湿)与PM40(除湿),正是场景化创新的典型代表。

未来赛道已现雏形,国产品牌迎新机遇

随着国补政策逐步退坡,行业将进入创新驱动的新阶段。短期政策红利终将消退,但长期增长动力已悄然转换:一方面,中国家庭空气净化器普及率不足0.1%,远低于日本的17%和美国的27%,市场潜力巨大;另一方面,消费升级与健康意识提升将持续释放需求。

国产与外资品牌的新格局正在形成。外资品牌虽仍占据技术高地,但国产品牌通过规模效应、场景创新与快速迭代,正逐步缩小差距。追觅等科技企业的入局,更将推动行业向智能化、个性化方向发展。未来竞争将不再局限于净化效率,而是延伸至空气管理、健康服务与生态构建的全维度较量。

在这场国产与外资品牌的博弈中,技术创新能力、场景洞察力与用户运营效率将成为制胜关键。当政策潮水退去,真正能够持续满足消费者健康需求、创造独特价值的品牌,终将在新格局中占据有利位置。空气净化器行业正告别“靠天吃饭”的时代,迈向高质量发展新征程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