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"双碳"战略目标引领下,家电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。生态环境部最新发布的《关于禁止生产以HFCs为制冷剂的家用电冰箱和冷柜产品的公告(征求意见稿)》,标志着我国正式启动对强效温室气体HFCs的淘汰进程。这一政策与《"十四五"循环经济发展规划》中"构建资源循环型产业体系"的战略部署形成政策合力,推动家电企业加速向生物基塑料、可回收材料等环保方案转型。
政策驱动下的技术革新
根据《中国履行〈蒙特利尔议定书〉国家方案(2025—2030年)》,我国HFCs生产配额已在2025年削减51241吨,内用配额减少42996吨。这一政策压力促使行业加快环保制冷剂替代,R600a等自然工质制冷剂已实现90%以上市场覆盖率。在材料领域,改性塑料行业数据显示,生物基塑料在家电领域的渗透率正以每年15%的速度增长,海尔智家等领军企业已实现生物基材料在冰箱内胆、洗衣机外壳等部件的规模化应用。
生物基塑料的产业化突破
海尔智家"绿碳之旅"项目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材料利用率95%的突破,其生物基塑料应用覆盖冰箱、空调等核心产品线。美的集团推出的微晶口感保鲜冰箱,可循环塑料使用比例达70.4%,回收材料经提纯后达到99.9%的纯度标准,可替代新料用于汽车内饰等领域。格力电器构建的"研发-生产-销售-回收-再生"闭环系统,已实现年拆解能力超1000万台,转化再生材料87.66万吨,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09.22万吨。
可回收材料的闭环实践
在回收体系建设方面,美的建立行业首个全链路数字化绿色回收平台,覆盖7.6万个零售终端和20万+服务工程师,实现跨11大类、200+细分品类的回收服务。海尔再循环互联工厂通过自动化拆解设备,每年处理200万台废旧家电,提取3万吨循环材料,其中塑料再生颗粒已应用于家电、包装等多个行业。格力电器开发的"明珠绿环"信息化平台,实现旧机回收全流程数据采集,构建起覆盖全国95%区域的逆向物流网络。
行业标准与市场趋势
即将实施的《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包装》系列国家标准,明确要求包装材料"宜采用可重复使用、可回收、可再生利用的绿色包装"。这一标准升级推动行业加速淘汰传统发泡材料,转向生物降解材料。市场调研显示,2025年环保材料在家电成本中的占比已达25%,较2020年提升10个百分点,消费者对"以旧换新"服务的接受度提升至68%。
挑战与未来方向
尽管行业取得显著进展,但高端环保材料国产化率不足42%、拆解技术自动化率偏低等问题仍待突破。中国家用电器协会秘书长王雷指出,行业需建立统一的环保材料认证体系,完善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。随着《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回收处理管理条例》修订工作的推进,预计到2027年,我国将形成覆盖城乡的废旧家电回收网络,实现年回收量3000万台的目标。
在这场绿色转型中,家电企业正通过技术创新构建"设计-生产-回收-再生"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体系。从生物基塑料的分子级改性到智能拆解技术的突破,从数字化回收平台到跨产业循环利用,行业正在重塑资源利用模式。这种转变不仅响应了国家"双碳"战略,更为全球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。
- END -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