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经济复苏的关键时期,家电"以旧换新"政策正成为激活消费市场、挖掘潜在需求的重要引擎。随着政策实施一年多来,家电消费市场呈现出显著增长态势,不仅有效提振了内需,也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注入了新动能。在当前消费结构升级、绿色发展理念深入人心的背景下,家电以旧换新政策正从单纯的消费刺激工具,逐步演变为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、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。
政策实施成效显著,消费市场迎来新活力
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自2024年推出以来,已带动家电、通讯器材等重点消费品销售大幅增长。截至2025年5月底,政策带动销售额达1.1万亿元,家电、通讯器材消费累计增速分别较去年同期提升27.6、12.8个百分点,对整体消费贡献度分别为25.1%、16.6%。2025年二季度,家电与通讯器材消费合计拉动GDP增长约0.59个百分点,为经济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。
政策不仅带动了消费增长,更助力相关行业企业盈利改善。2025年一季度,家电行业上市企业营收、净利润、营业利润增长率分别达13.9%、27.36%、29.42%,白色与黑色家电龙头企业表现尤为突出。同时,家电行业龙头企业新增就业岗位9372个,通讯设备行业新增3178个,有效缓解了结构性就业压力。
市场挑战与问题,政策优化迫在眉睫
尽管政策成效显著,但部分地区出现补贴资金断档现象,如酒泉肃州区、重庆等地暂停相关补贴,原因是国补资金消耗超预期且存在补贴套利"黑产"。政策还加剧了税收向制造业强省集聚的"马太效应",因企业所得税按生产地原则归属,欠发达地区推行政策积极性受影响。
更为重要的是,政策效果正面临边际递减和"政策悬崖"问题。参考上一轮政策,本轮政策效果预计2025年上半年为拉动高点,下半年或回落。同时,补贴政策效果向大企业倾斜,中小企业参与门槛高、垫资压力大,制约了政策的普惠性。
各地政府已开始对政策进行优化调整。福州自9月12日起将补贴券投放时间由每日上午9时调整为每周五9时至23时,一次性投放未来一周产品券;上海实施"公证摇号"机制,确保补贴公平发放;大连恢复家电以旧换新补贴,每日上午9点集中发放;赣州则暂停家电产品换新、手机等3类数码产品购新补贴活动,进行政策优化调整。
创新模式与未来展望,从规模扩张到质效提升
面对挑战,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正从规模扩张向质效提升转型。各地正探索"补贴券+碳足迹"绑定模式,对高能效产品补贴上浮,引导企业技术创新而非价格依赖。同时,政策正与旧房装修补贴政策形成联动,为居民提供全面家居升级方案。
随着我国上一轮房屋销售高峰期已过去10年左右,大量城市有望迎来一轮旧房装修高峰期。业内人士建议,可提前谋划新一轮旧房装修补贴政策,以加大居民对现有房屋进行全面或局部重装的积极性,进而拉动消费增长。这一思路正与当前城市更新政策相呼应,有望成为未来消费增长的新亮点。
未来,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将更加注重"亿级用户体验"而非"万亿销售额"。政策重心将从"补贴依赖"转向"技术驱动",企业将从单纯追求补贴转向提升产品品质与技术创新。随着数字化平台建设完善,补贴申领流程将进一步简化,废旧家电回收体系将更加规范,形成"回收—拆解—再生—再利用"的绿色产业链。
此外,政策还将进一步优化税收分配机制,打破税收与税源背离的困境,推动省际税收公平化。通过适度放宽企业参与门槛,减轻企业垫资压力,中小企业将能更广泛地参与政策实施,实现政策红利的普惠共享。
结语
家电"以旧换新"政策已从短期消费刺激工具,逐步发展为推动产业升级、促进绿色消费的长效机制。随着政策体系不断完善、实施机制持续优化,家电以旧换新将不仅助力消费复苏,更将深度挖掘更新需求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能。当政策重心从"万亿销售额"转向"亿级用户体验",当企业动力从"补贴依赖"转向"技术驱动",消费新增长点方能突破周期局限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。在政策引导与市场创新的共同作用下,家电以旧换新将为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大力量。
- END -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