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智能家居 >> 智能家居资讯 >> 浏览文章

行业分析|小米华为抢占智能家居,智慧家庭时代到来?

发布日期:2018年06月15日 来源:互联网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各种关于智能家居的市场报告显示,在未来数年,全球市场规模将增长至数千亿美元,折合人民币超过万亿,国内市场规模也高达千亿人民币。如此诱人蛋糕,厂商自然不会错失,期待分一杯羹,特别在全球智能手机放缓的趋势下,包括苹果、三星等手机厂商均希望在智能手机以外,面向消费者类电子产品开辟一个新市场。

行业分析|小米华为抢占智能家居,智慧家庭时代到来?

随着人们生活消费升级,智能家居蕴涵数万亿市场机遇,不过依然面临众多难题

如去大卖场转一圈会发现,智能设备无处不在。然而,层出不穷的智能设备面临相互独立,需要单独安装 APP进行操控,最终,用户智能手机因安装各种设备APP霸屏,反而成为一种负担,各设备联动性较差。

特别在当下火爆的智能音箱,国内更是百“箱”争雄态势,但在国内使用场景中会发现操控的设备数量有限,尽管各企业都强调开放性、甚至强调支持上千上万种智能设备,这就是理想和现实的差距,缺乏场景的智能音箱,发现没有设备可操控,无用武之地,而导致这一局面是国内生态体系林立,他们都希望自身主导家庭入口所致。

因智慧生活生态体系庞大,硬件、软件、芯片、通信等产业链诸多厂商形成标准,基于开放策略下,接入更多第三方产品,以此让百姓可以基于开放平台创建智能家庭

如小米培育生态链,投资了超过 210 家生态链企业,其中超过 90 家公司专注于发展和生产智能硬件产品,基于IoT平台连接小米和生态链企业各种智能设备,利用小爱同学语音可以操控,如果你是米粉,完全可以基于小米IoT平台搭建一个智能家庭。

截至 2018 年 3 月 31 日,小米 IoT 平台的联网设备数量 达到了 1 亿台,这一数据来自艾瑞咨询统计数据。相比亚马逊、苹果等主要竞争对手来说,小米集团IoT平台的优势在于以厚道的价格提供全方位覆盖的硬件产品体 系,且这些智能硬件可以在米家 APP 下实现统一控制。

行业分析|小米华为抢占智能家居,智慧家庭时代到来?

但对于生产了上百种智能硬件的生态链企业来说,尽管在过去一年营收超过两百亿,但主要来自不足十款产品的贡献,漂亮数字背后也埋下隐患,因大多数企业的智能产品只是刷存在感,暴露出智能家居潜在风险,毕竟对于不能为用户创造价值众多智能产品,无法支撑庞大的智能家居生态。

华为作为通信企业,同样也在积极推进智能家居战略发展,因智能手机在全球增长放缓是不争的事实,在面向消费领域,继智能手机以后,智能家居成为华为消费者业务核心之一,包括打造智能生态圈,并多次提到希望在未来三年在这个生态体系下,创造百亿美元流水战略。

以HiLink连接为核心,希望在3年内打造出全球最具价值的智能家居生态,如果得以实现,那么将牢牢控制家庭入口,不过,看似美好的愿景,现实是具有规模的厂商会甘心充当华为配角?如海尔和美的等家电巨头。在笔者看来,如果各厂商毫无保留,全线产品全部接入至华为这个生态体系,那么这些厂商产品在市场竞争就没有差异、没有壁垒,这是一个不得面对的现实问题。

行业分析|小米华为抢占智能家居,智慧家庭时代到来?

美好愿景伴随而来的是残酷市场竞争格局,再者,包括海尔、美的和三星等厂商,同样也在积极推进自家生态体系,提升自身在行业生态体系话语权,而不是把“命”交给第三方。

除苹果、华为和小米等手机厂商在智能家居方向攻城略地之际,互联网厂商也在加速挺进,包括亚马逊、谷歌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,其中百度积极推动DuerOS广泛合作方式进入寻常百姓家庭场景中,看出百度在加速向智能家居布局。

从投资到并购,再到广交朋友圈,以及并整合内部资源,成立智能生活事业群,以此提高推进效率,推动智能生活生态圈建设。但对于庞大智慧家庭生态,百度作为一个第三者能否打破行业格局,在物联网资深专家杨剑勇看来,理想丰满现实很骨感,至少群雄混战的格局下,在短期难以立竿见影,这是一条漫长之路,对于百度来说机遇和风险并存。

最后

智慧家庭的生态搭建对智能家居产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,任何一个巨头都想以此聚拢更多资源,继而形成山头林立局面,最终产业落地,还需要完善平台生态,而苹果、华为和海尔等拥有强大号召力的厂商在快速推进生态发展之际,有望加速全球智慧家庭普及。

作者系《剑指物联》杨剑勇,物联网资深专家、科技名人,作为物联网方向大V,获得“网易2017年度最佳签约作者”,致力于深度解读IoT和AI等前沿科技,基于对未来物联网洞察和对趋势判断,其观点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,并覆盖千万高端人群,累计阅读突破五千万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