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不锈钢 >> 不锈钢资讯 >> 浏览文章

品牌发展|首钢成为最具专利创新活力企业

发布日期:2018年09月05日 来源:互联网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日前,由冶金工业信息标准研究院和知识产权出版社i智库共同发布的《中国钢铁企业专利创新指数》研究成果显示,首钢等5家钢铁企业综合得分超过80分,成为最具专利创新活力的企业。首钢集团坚持创新驱动,积极践行创新发展理念,致力于技术和管理创新,在汽车板、管线钢、耐候钢、电工钢、高强钢和转炉少渣冶炼等重点产品和重大工艺关键技术领域,培育形成了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技术,专利产出能力持续增强,数量不断增多、质量不断提升、效果持续显现。

近年来,首钢曾先后多次被授予“北京市专利工作先进单位”称号”,并被评为首批“北京市专利工作示范单位”。2016年被工信部认定为“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标杆示范企业”,2017年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授予“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”。截至目前,首钢已申请专利6142件,其中发明专利3514件;获国家专利授权3930件,其中发明专利1727件;80%以上的专利技术付诸实施和推广。3件专利获“中国专利金奖”,13件专利获“中国专利优秀奖”,4件专利获北京市发明专利奖。

首钢专利工作在多年的探索和实践中,逐步建立了较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、规范的管理流程,管理范围涉及集团各单位。特别是近几年,首钢坚持专利工作与结构调整、产品升级换代和技术创新相结合,构建以创造为核心、以应用为导向、以管理为基础、以保护为依托的知识产权工作机制,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和管理制度,加强专利信息化建设,不断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和竞争力。

建立健全专利管理体系。首钢集团优化专利管理体系,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,实行多级专利管理体系。分级的专利管理网络推动集团专利工作的开展,更好地落实专利政策宣传培训、发明创造申报的上传下达工作,夯实管理基础,实现生产研发和专利管理很好融合。通过制度的制定和实施,推动首钢专利工作深入开展,依照“权力清单+专业制度”的形式,对专利管理事项进行管控。加强非钢产业专利管理体系建设,首钢城运控股等多家单位实现了专利申请“零”的突破。在进一步完善和规范钢铁业专利管理工作的同时,对集团非钢产业的法人单位进行了梳理,加强组织管理和指导培训。建立专利信息化管理平台及专利数据库,利用集团协同工作平台,建立专利申报流程,实现专利分层次管理。

采取多种形式,持续开展专利培训,进一步提高职工专利保护意识和集团专利管理水平。实行内部定期专利培训和外请专家讲座相结合的方式,在普及培训的基础上,结合各单位业务特点,深入基层一线,有针对性地对大批工人技师、技术骨干、研发和技术管理人员进行培训,通过互动交流,引导他们将工作中的科研、攻关等科技创新成果提炼出来,积极申报专利。

充分利用专利信息的作用,专利挖掘、分析与预警工作能力不断增强。重视做好科技项目的专利检索分析工作,在项目研究开发立项时,结合重点冶金企业、重点技术专利检索分析以及汽车板、电工钢和管线钢等重点课题的国内外专利战略分析,研究出知识产权保护措施的匹配方案,并从专利技术内容、专利法律状况、专利申请厂家分布、同族专利、国外钢铁企业世界专利分布情况、专利技术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专利性分析,为首钢集团重点课题研发提供服务。在《重点冶金企业及重点技术专利检索分析》中,分析了目前国内各大冶金企业的专利申请情况,建立了自身的技术开发战略。结合汽车用钢等重点课题进行专利系统分析并完成调研报告,了解相关技术的国外钢铁企业世界专利分布情况、专利技术发展趋势,通过专利检索和分析,把相关产品的技术发展过程整理出来,为技术人员提供所需的专利分析报告,促进新产品的研发。

开展有针对性的工作规避专利风险,取得市场竞争的战略主动。首钢通过《基于铝硅镀层热成形钢在中国专利保护问题的分析》《立体车库专利预警分析》等多项预警分析报告,提出了可能存在的合理规避措施,为首钢产品布局、科研开发和产线布局等提供有效参考。在大力推进《首钢集团“十三五”技术创新规划(2016—2020年)》实施中,首钢将在全集团范围内加大知识产权产出力度,提高知识产权产出质量;以技术创新成果的挖掘和保护为重心,培育核心竞争优势,强化针对技术研发项目,尤其是重点研发项目的专利挖掘,注重全过程跟踪管理,有效进行专利布局;进一步完善知识产权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,重点加强对企业技术秘密的保护和管理,防范重大经济活动中的知识产权法律风险;不断提高全员知识产权保护意识,推进集团专利管理系统化建设,提高知识产权运营能力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