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市场分析 >> 浏览文章

2025家电行业服务升级:从销售产品到提供生活方式的转型

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22日 来源:本站作者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2025年,中国家电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而系统的变革——从传统意义上的“卖产品”迈向“提供生活方式解决方案”的新阶段。在“双碳”目标、数字经济与消费升级的多重驱动下,消费者对家电的需求已不再局限于功能实现,而是延伸至健康、舒适、便捷与情感共鸣的生活体验。企业不再只是硬件制造商,更成为家庭生活场景的构建者与服务生态的运营者。这一转型不仅重塑了产业竞争格局,也重新定义了家电行业的价值边界。从单品智能到全屋互联,从交易完成到服务延续,家电企业正通过技术整合、服务创新与生态协同,全面构建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型服务体系。

技术赋能:构建智能生活底座

技术的成熟为服务升级提供了坚实支撑。物联网、人工智能与5G-A网络的深度融合,使家电设备具备了感知、学习与协同能力。以海尔“三翼鸟”平台为例,其通过整合厨房、客厅、卧室等九大生活空间的百余种智能终端,为用户提供“设计-建设-服务”一体化的全周期解决方案。用户在虚拟空间完成家装模拟后,系统可自动生成包含设备联动、能耗管理与售后服务的完整方案,真正实现“所见即所得”。美的推出的“智慧家居大脑”则依托边缘计算与AI算法,实现空调、新风、加湿等设备的跨品类自适应调节,提升能效的同时优化居住体验。数据显示,采用整体解决方案的家庭平均节能32%,设备故障响应时间缩短至15分钟以内,服务价值显著提升。

需求升级:Z世代推动场景化消费

新一代消费者,尤其是Z世代群体,对“家”的理解已超越物理空间,演变为承载个性化生活方式的数字载体。华为全屋智能通过PLC全屋网络与鸿蒙OS的深度协同,将照明、安防、影音等系统整合为可编程的“数字生命体”,支持语音、手势甚至脑电波交互,赋予家电情感化属性。在适老化需求日益凸显的背景下,格力“银发关怀计划”将冰箱、空调、洗衣机等设备升级为健康管理终端,集成血糖监测、空气质量预警与紧急呼叫功能,形成闭环式健康服务体系。这种从“工具”到“伴侣”的角色转变,使家电服务更具温度与粘性,客户生命周期价值提升逾2倍。

服务重构:京东引领行业服务标准

作为家电流通与服务的关键枢纽,京东在2025年进一步强化其“服务型平台”定位。在AWE 2025期间,京东发布“政策高效落地、服务全域升级、生态开放共赢”三大战略,全面推动以旧换新、送装一体与绿色回收体系建设。数据显示,2024年京东回收旧家电超2000万台,以旧换新服务覆盖200多个品类,县域农村渗透率超90%。2025年,京东计划新增15个智能回收中心,并推进“一机一码”全链路溯源系统,实现从回收到拆解的可视化管控,助力绿色循环经济。同时,京东空调自营安装服务已覆盖全国所有直辖市与省会城市,智能锁、智能马桶等新兴品类的送装一体覆盖率持续提升,单均等待时长缩短24小时以上,极大优化用户体验。

生态共建:跨界融合催生新业态

行业边界日益模糊,催生出“产品+服务+金融”的融合模式。小米生态链企业已扩展至380家,用户购买一台空调,同步获得的是与净化、净水、保险、分期等服务的打包方案,客单价提升至传统模式的3.8倍。在“双碳”战略引导下,海尔、美的等企业引入区块链技术,建立产品碳足迹追溯系统,消费者可实时查看能耗数据并参与碳积分交易,环保行为被量化为可流通价值,高端机型市场份额因此提升19个百分点。

挑战与未来:迈向服务型制造新范式

转型之路并非坦途。数据安全、隐私保护与复合型人才短缺成为主要瓶颈。头部企业正通过联邦学习技术实现数据“可用不可见”,保障用户隐私的同时推动协同创新。方太集团设立“场景工程师”认证体系,培养兼具工业设计、用户心理与数据分析能力的新型服务人才,客户满意度提升至98.6分。

站在2025年的产业拐点,家电行业的竞争已从产品性能转向服务生态。那些能够构建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铁三角的企业,将在价值深水区赢得未来。这场由技术驱动、需求牵引、服务重塑的产业革命,不仅标志着制造业向服务业融合的深化,更预示着一个以用户体验为核心的新消费时代的全面到来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