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厨具 >> 厨具资讯 >> 浏览文章

厨具行业绿色发展:企业如何实现环保转型

发布日期:2025年09月19日 来源:本站作者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在全球气候治理与“双碳”目标加速落地的背景下,中国厨具行业正经历一场深刻的绿色革命。从家庭厨房的智能油烟机到餐饮后厨的节能灶具,从一次性餐具的生物降解材料到全产业链的碳足迹管理,环保转型已从企业社会责任的“附加题”变为行业生存的“必答题”。本文结合政策导向、技术突破与市场趋势,解析厨具企业如何通过战略重构、技术创新与生态共建,在绿色浪潮中抢占先机。

一、政策倒逼与市场驱动:绿色转型的双重引擎

2025年,中国厨具行业迎来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拐点。商务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的《家装厨卫“焕新”工作通知》明确将绿色、智能、适老产品列为补贴重点,对购买1级能效产品的消费者提供最高20%的补贴,而居家适老化改造产品补贴比例更高达30%。这一政策直接撬动万亿级市场:据测算,仅厨卫局部改造领域,政策将带动超5000亿元消费增量,其中绿色产品占比预计突破60%。

市场端,消费者用脚投票的“绿色偏好”愈发明显。奥维云网数据显示,2024年线上渠道中,标注“节能”“环保”关键词的厨具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长47%,而传统高耗能产品销量下滑12%。餐饮企业同样面临转型压力:全国餐饮业碳排放占社会总量的5%,在“零碳餐厅”认证体系下,商用厨具的能效标准成为门店评级的核心指标。

政策与市场的双重挤压下,厨具企业面临“不转型即淘汰”的生死抉择。方太厨具的转型案例颇具启示:作为国家级绿色工厂,其通过双风机串联技术将油烟机静压值提升至1200Pa,油脂分离度达98%,不仅远超国标,更以“绿色设计产品”身份入选工信部名录,在政策补贴与市场认可中实现双赢。

二、技术破局:从单一产品到全链条绿色革命

绿色转型的核心是技术迭代,但真正的突破在于从“点状创新”转向“系统重构”。厨具企业的技术升级路径可归纳为三大维度:

1. 核心部件的能效革命

方太的“云腾智驱引擎”技术堪称典范:通过动力增压与智能巡航算法,将油烟机风量从15m³/分钟提升至28m³/分钟,而能耗仅增加8%。类似的技术突破正在商用厨具领域普及:美的推出的电磁灶采用IGBT变频技术,热效率从85%跃升至93%,单台设备年节电量相当于减少1.2吨标准煤消耗。

2. 材料的绿色替代

餐具行业正经历“去塑化”浪潮。生物基材料成为主流选择:以玉米淀粉、甘蔗渣为原料的PLA(聚乳酸)餐具,在180天内可完全降解;而秸秆纤维复合材料制成的餐盒,强度提升3倍的同时,碳排放较传统塑料降低76%。更前沿的探索来自可食用餐具——以色列设计师Ori Sonnenschein用橘子皮制作的餐具,既可食用补充维生素,丢弃后也能自然降解,为一次性用品提供终极解决方案。

3. 制造端的智能化改造

方太的“1+5+N”智能制造模式揭示了绿色生产的底层逻辑:通过数字化孪生技术优化生产流程,使涂装工序用漆量减少40%,涂装污染物排放下降65%;而自动化装配线将产品不良率从2.3%降至0.5%,间接减少原材料浪费。这种“精益生产+绿色制造”的融合,正在重塑厨具行业的成本结构——方太智能工厂的能源利用率提升10%,运营成本反而降低23%。

三、生态共建:从供应链到消费端的绿色闭环

绿色转型不是企业的独角戏,而是全产业链的协同进化。厨具企业需构建“供应商-制造商-消费者-回收端”的绿色生态圈:

1. 供应链绿色管控

方太的《绿色供应链管理发展规划》提供可复制的模板:其要求供应商提供RoHS认证证书,将环保指标纳入采购合同,并建立“黑名单”制度,对违规供应商实施一票否决。这种“绿色准入+动态监管”机制,倒逼上游企业升级环保工艺,目前方太供应链中绿色物料采购占比已达92%。

2. 消费端的价值重构

绿色产品需突破“环保=昂贵”的认知陷阱。老板电器推出的“以旧换新”计划颇具创意:消费者交回旧油烟机可抵扣500元购机款,同时企业将回收的金属部件重熔再造,形成“资源-产品-再生资源”的闭环。这种模式既降低消费者尝试成本,又提升品牌环保形象,2024年该计划带动销售额增长21%。

3. 循环经济的商业模式创新

在商用厨具领域,租赁服务正在兴起。海尔商用厨具推出的“零碳厨房”套餐,餐饮企业无需购买设备,只需按使用量付费,海尔负责设备的维护、升级与回收。这种模式将企业收入与设备能效挂钩,倒逼技术持续迭代——目前该套餐客户平均能耗较传统模式降低35%,而海尔的设备回收率达100%。

四、未来展望:绿色竞争力的三大趋势

站在2025年的节点,厨具行业的绿色转型已进入深水区,三大趋势将重塑竞争格局:

1. 智能化与绿色化的深度融合:AI能耗管理系统将成为标配,通过实时监测设备运行状态,自动调整工作模式以实现最低能耗。例如,方太正在研发的“厨房碳管家”系统,可联动油烟机、灶具、洗碗机等设备,根据烹饪场景动态优化能源分配。

2. 碳足迹可视化成为新卖点:消费者将通过扫码查看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数据,企业需建立从原材料采购到回收处理的碳数据库。这一趋势已初现端倪:2024年双11期间,标注“碳足迹证书”的厨具产品销售额占比达18%,较上年增长9倍。

3. 绿色标准国际化接轨:随着欧盟碳关税(CBAM)实施,出口企业需满足严格的环保认证。老板电器投资2亿元建设的零碳工厂,已通过PAS2060碳中和认证,其产品出口欧盟的碳关税成本降低40%,为行业树立标杆。

绿色转型不是一场短跑,而是一场关乎企业存亡的马拉松。当政策红利逐渐消退,真正能穿越周期的,是那些将环保基因融入战略血脉、用技术创新重构成本结构、以生态共建扩大价值边界的企业。在这场变革中,厨具行业不仅将为中国“双碳”目标贡献力量,更将重新定义“中国制造”的绿色内涵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