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空气能 >> 空气能资讯 >> 浏览文章

警惕!空气能行业这四大投资陷阱

发布日期:2025年08月12日 来源:本站作者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近年来,随着“双碳”目标的推进和能源结构转型的加速,空气能热泵行业迎来爆发式增长。2025年数据显示,中国空气源热泵市场规模已突破千亿,政策红利、技术突破和市场需求的叠加,吸引了大量资本涌入。然而,在行业高歌猛进的背后,隐藏着不容忽视的投资风险。从技术落后到售后承诺“画饼”,从低价竞争到政策依赖,四大陷阱正在吞噬部分投资者的回报,甚至威胁行业健康发展。

陷阱一:技术落后型产品,成“低价”噱头下的牺牲品

空气能行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技术研发和能效提升。然而,一些企业以“低价”为诱饵,推出技术落后、能效低下的产品,吸引投资者入局。这类产品往往采用老旧的定频技术,制热效率低、噪音大,在极端气候下稳定性差,甚至无法满足北方-30℃以下的供暖需求。

以某品牌为例,其主打产品未搭载变频技术,能效等级仅为3级,远低于纽恩泰、格力等头部品牌1级能效的标准。投资者看似以低价购入产品,但实际运营中,因能耗高、故障率高,用户口碑下滑,最终导致返修率飙升、市场份额流失。

更值得警惕的是,部分企业通过“贴牌生产”掩盖技术短板。表面上,其展厅陈列着“自主研发”的高端机型,实则依赖代工厂生产,核心技术空心化。例如,2024年某展会上,一家企业以“极寒热泵第一品牌”自居,但经调查发现,其产品实际由无名小厂贴牌生产,性能与宣传严重不符。

时下热点结合:2025年,随着海尔、纽恩泰等企业推出-38℃超低温机组,行业技术门槛进一步提高。若投资者选择技术落后的品牌,将难以应对市场对“节能+极端环境适应力”的需求升级,最终在竞争中被淘汰。

陷阱二:售后承诺“画饼”,“十年包修”暗藏系统性风险

近年来,“十年包修”成为部分空气能企业吸引投资者的营销利器。然而,这一承诺背后潜藏巨大风险。据2024年财报显示,某推出“十年包修”的中型企业净利润同比下滑79.97%,主要原因在于售后成本激增。

根据《企业会计准则》,长期质保需计提预计负债。以行业平均20%的质保成本占比计算,十年包修相当于企业需提前承担20%的营收压力。对于毛利率仅20%的空气能行业而言,这几乎掏空利润空间。更严重的是,中小企业平均存续周期仅3-5年,十年承诺与企业生命周期严重错配。一旦企业资金链断裂,投资者将面临售后无人负责的困境。

此外,部分企业的“十年包修”存在“拆分责任”的漏洞。例如,主机设备由厂家保修,但水泵、管路等配套组件仍需经销商承担售后。这种权责不清的模式,导致安装标准化程度低、隐性故障率高。

时下热点结合:2025年8月,华经产业研究院预测,若行业普遍跟进“十年包修”,利润率下滑可能引发系统性风险。投资者需警惕“承诺越夸张,风险越高”的行业规律。

陷阱三:低价品牌“割韭菜”,利润空间被压缩至冰点

在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市场,一些小品牌以“超低价”抢占份额,吸引投资者代理。然而,这类品牌往往缺乏核心技术,产品同质化严重,后期依赖价格战维持生存。

例如,某小品牌空气能热水器出厂价仅为头部品牌的60%,但其压缩机、换热器等核心部件均采用低端供应链,故障率高达15%。经销商为弥补售后成本,不得不提高终端售价,导致用户流失。最终,代理商在“低价进货-高价售后-销量下滑”的恶性循环中亏损出局。

更隐蔽的陷阱是“中间商盘剥”。部分大品牌虽知名度高,但采用多级分销模式,代理商需通过中间人拿货、售后,利润层层被抽成。例如,某品牌代理商反映,其产品售价的30%需支付给中间渠道,实际净利润不足5%。

时下热点结合:2025年,随着米特拉、纽恩泰等品牌推行“厂家直供+六年质保”模式,行业利润分配更趋透明。低价品牌的生存空间将进一步被挤压。

陷阱四:政策依赖型投资,红利退潮后“裸泳”风险凸显

过去五年,空气能行业的高速增长离不开政策补贴。例如,北方“煤改电”工程曾带动市场规模年均增长超30%。然而,2025年政策红利逐步退潮,行业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。

部分投资者仍沉迷于“靠补贴盈利”的旧模式,忽视市场需求的结构性变化。例如,某企业重金押注北方采暖市场,但随着补贴减少,用户对产品性价比要求提高,其高价机型销量断崖式下滑。反观格力、纽恩泰等企业,通过推出三联供(空调+地暖+热水)产品,挖掘南方市场潜力,成功对冲政策波动风险。

此外,政策方向也在升级。2025年《工业热泵发展白皮书》提出,热泵需向工业领域拓展,替代燃煤锅炉。若投资者仍局限于家用市场,可能错失新一轮风口。

时下热点结合:2025年8月,压缩空气储能纳入技术路线白名单,清洁能源赛道竞争加剧。空气能投资需跳出政策依赖,转向技术驱动和场景创新。

结语:理性投资,方能穿越周期

空气能行业正处于从“政策驱动”向“市场驱动”转型的关键期。对投资者而言,规避陷阱的核心在于:

1. 聚焦技术实力:优先选择拥有变频、超低温制热、智能除霜等核心技术的品牌;

2. 审视售后逻辑:拒绝“空头支票”,考察企业资金链和售后落地能力;

3. 算清成本账:评估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,而非单纯追求低价;

4. 紧跟政策转向:从家用向工商业、从单一功能向综合能源服务拓展。

正如纽恩泰凭借千项专利和南极科考站应用案例证明的那样,唯有技术硬核、布局前瞻的企业,才能穿越行业周期。投资者需以“长期主义”思维布局,方能在这场清洁能源变革中分得红利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