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位置:中国品牌榜 >> 热点聚焦 >> 浏览文章

建博会观察:智能家居从单品到系统解决方案的跨越

发布日期:2025年07月10日 来源:本站作者 【字体: 】 浏览次数:

在2025年广州建博会的智能家居展区,一场关于“未来生活”的变革正在上演。萤石展示的AI人脸视频锁Y5000FVX,通过搭载大模型的AI交互系统,让门锁从“工具”升级为“智能助手”;少海汇与三翼鸟共创的指挥家PRO厨房,将家电与家居设计深度融合;华为鸿蒙智家的小艺管家,以全屋智能中控实现灯光、窗帘、安防的联动控制……这些场景共同勾勒出一幅清晰的行业进化图谱:智能家居正从单品竞争迈向系统解决方案的新阶段。

单品智能:从“功能迭代”到“体验瓶颈”

过去十年,智能家居行业经历了单品智能的爆发式增长。智能音箱、智能门锁、智能摄像头等产品通过Wi-Fi、蓝牙等协议实现基础互联,但功能局限在单一场景。例如,早期智能音箱仅能控制灯光开关,却无法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节色温;智能门锁虽支持指纹解锁,却难以与安防系统联动。这种“伪智能”状态在2025年建博会上已难觅踪迹,取而代之的是深度整合的系统方案。

萤石展区的桌面机器人RK3便是典型案例。这款产品不仅支持语音交互,更能通过蓝海大模型学习用户行为,主动调节家居环境。当老人独自在家时,RK3会自动监测异常活动并联系紧急联系人;当用户进入客厅,它便能联动空调、灯光至预设模式。这种“无感化”服务背后,是AI大模型对用户需求的精准理解——传统单品依赖预设指令,而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场景化算法实现主动服务。

系统智能:生态重构与标准统一

2025年建博会的八大核心趋势中,“平台互联”与“AI管家”成为焦点。在2.1馆,CSA联盟首次全场景展示Matter协议生态,华为、小米、乐橙等品牌设备通过统一标准实现跨平台联动。这种变化标志着行业从“协议混战”转向“生态协同”,用户不再需要为不同品牌设备下载多个APP。

海尔三翼鸟与少海汇共创的智慧客厅,展现了系统解决方案的另一维度。分体式厅柜与电视无缝衔接,玄关柜的色彩碰撞提升空间质感,而所有设备均接入海尔AI智能助手“小优”。当用户说出“观影模式”,窗帘自动闭合、灯光调暗、投影仪启动,这种“一句话控制全屋”的体验,正是系统解决方案的价值所在——通过硬件、软件、服务的深度整合,创造单品无法实现的场景价值。

适老化改造:系统智能的新战场

在政策驱动下,适老化改造成为智能家居系统解决方案的重要增量市场。住建部等16部委联合发布的《关于加快发展数字家庭的指导意见》明确要求,新建住宅需预留健康管理、紧急呼叫等适老化智能产品设置条件。建博会上,萤石RK3适老版通过跌倒检测、SOS报警、云端值守中心等服务,构建起“硬件+软件+服务”的完整闭环;海尔三翼鸟的智慧窗则通过风雨传感器实现自动关窗,解决老人忘记关窗的安全隐患。

这些案例揭示了一个关键趋势:系统解决方案正在突破“设备堆砌”的初级阶段,转向“需求导向”的深度服务。正如中研网报告指出,2025年智能家居平台渗透率预计达30%,较2024年提升8个百分点,其核心驱动力正是用户对“无感化”“主动化”服务的迫切需求。

行业洗牌:从“价格战”到“技术战”

市场数据印证着这一转型的必然性。2025年第二季度,中国智能家居市场规模同比增长280%,其中全屋智能系统客单价突破10万元。头部企业通过并购快速补足产业链短板:如上海晨峦企业管理合伙企业通过引入腾讯系资本,构建起覆盖研发、生产到渠道的战略资源网络,其控股的乐橙品牌在家庭安防领域形成差异化竞争力。

技术壁垒的构建同样关键。萤石自研的视觉模组4.0实现3D人脸识别,华为鸿蒙智家通过边缘计算将设备响应延迟降至毫秒级,这些技术创新直接推动行业从“连接”向“认知”跨越。正如IDC数据显示,2024年全球智能摄像头出货量达3168万台,中国市场占比超36%,而2025年Q2智能安防软硬件市场规模预计达913亿元,同比增长13%。

站在2025年的时间节点回望,建博会上的每一处创新都在宣告:智能家居的竞争已从单品功能比拼,升级为生态构建能力与场景服务能力的综合较量。当萤石的AI管家能理解“妈妈拿着快递回家了”的语义,当海尔的智慧窗能感知狂风暴雨自动关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技术的进步,更是智能家居从“工具属性”向“情感伴侣”蜕变的必然路径。这场跨越,终将重塑人类与居住空间的关系。


- END -

相关阅读:

免责声明:此文内容为本网站转载企业宣传资讯,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与本网无关。文中内容仅供读者参考,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。如用户将之作为消费行为参考,本网敬告用户需审慎决定。本网不承担任何经济和法律责任。